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即急性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
血尿、蛋白尿、
高血压、
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
肾小球疾病。这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
急性肾炎综合征,其中以链球菌
感染后肾炎最为常见,偶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
感染之后,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原虫、寄生虫等。这些
感染后可出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但也可能出现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现着重描述的急性链球菌
感染后肾炎,被认为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肾小球肾炎的典型代表。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简称急性肾炎(AGN), 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现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fitis,AGN)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
一、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简称急性肾炎(AGN)。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霉菌、原虫及寄生虫(旋毛虫、弓形虫)感染亦可引起。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于5~14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常为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猩红热等,或是皮肤感染,包括脓疱病、疖肿等。
2.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I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及血清异常);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1)血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4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尿色呈均匀的棕色混浊或呈洗肉水样,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严重血尿患者排尿时可有不适感。
(2)蛋白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0.5~3.5g/d),为非选择性,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的大量蛋白尿。
(3)肾功能异常:患者起病早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d),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肾小球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小球功能于利尿后数13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5%)可发展为无尿,说明肾实质病变严重。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易与急进性肾炎相混淆。
3.其他表现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及腰部钝痛等。
(二)查体要点
1.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老年人多见,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2.水肿 9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体重可较病前增加5kg以上,大部分患者可于2~4周内自行利尿。如水肿持续发展,提示预后不佳。
3.心衰竭 可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全心衰竭在老年AGN患者中发生率可达40%。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ar 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炎综合征。学龄期儿童多见。广义上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高血压,并常伴有蛋白尿、少尿,肾小球滤过减少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全无临床症状而仅在检查时发现镜下血尿,重者短期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因此临床上所谓急性肾炎是指此种肾炎而言。本病急性期预后好,大部分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仅5%的病例可有持续尿检异常,死亡病例在1%以下。